中国科学院院士,是国家设立的科学技术方面的最高学术称号,为终身荣誉。 中国科学院院士,原称为“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1993年10月改为现名。中国科学院院士是中国大陆最优秀的科学精英和学术权威群体。 1955年随“中国科学院学部”的成立,中国科学院产生第一批学部委员;自1994年开始,增选外籍院士。1993年随着中国工程院的成立,部分院士既为“中国科学院院士”也为“中国工程院院士”。 |
庄长恭(1894~1962年),字丕可,泉州甲第巷人,清光绪二十年(1894年)十二月生。民国5年(1916年),在泉州中学校(今泉州五中前身)毕业,获奖学金保送进北京大学化学系学习,后转美国芝加哥大学。大学毕业后留校深造,1924年获化学博士学位。回国后担任东北大学化学系教授、系主任。民国20年,赴德国哥丁根大学和慕尼黑大学研究有机化学,从事麦角甾醇结构的研究,取得杰出的成就。民国23年回国,历……[详细] |
蔡旭,小麦栽培及遗传育种学家 1911年4月14日生于江苏武进。1934年毕业于中央大学农学院。1980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院士)。1985年12月15日在北京逝世。 曾任四川省农业改进所技正,北京农业大学教授、农学系主任、副校长兼研究院副院长,中国作物学会理事长,《作物学报》主编,北京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毕生从事小麦遗传育种研究。早年在金善宝教授指导下选育出“南大2419”抗锈小麦良种,……[详细] |
赵忠尧(1902——1998),核物理学家。1902年6月生于浙江省诸暨县。1920年考入南京高等师范学校数理化部,毕业后曾去浙江吴兴师范学校任教,半年后返回东南大学(1923年南京高等师范学校改建为东南大学),任物理助教并补修物理系课程。1925年东南大学毕业后,去清华大学任助教。1927年到美国,在加利福尼亚理工学院从师1923年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R.A.密立根教授。密立根教授让赵忠尧测量硬……[详细] |
黄葆同,高分子化学家 1921年5月1日生于上海。1944年毕业于中央大学化学系。1952年获美国纽约布鲁克林理工学院博士学位。1991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院士)。2005年9月6日逝世。 曾任中国科学院长春应用化学研究所研究员、副所长。进行过生漆结构和干燥机理研究,新高分子合成,乙丙橡胶新催化/活化体系研究等。1979年以来研究以聚烯烃为组分的多相聚合物,包括共混和嵌段、接枝合成及其用于……[详细] |
郭燮贤,物理化学家 1925年2月9日生于浙江杭州。1946年毕业于重庆兵工大学应用化学系。1980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院士)。1998年6月4日逝世。 曾任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研究员、副所长。早年完成了合成汽油制-催化剂研制和工业化试验。推导论证化学吸附与催化反应之间的联系,发表“化学吸附覆盖度与动力学关系”和“合成氨反应速度与氮、氢吸附的关系”等论文参与并协助领导了合成氨原料气……[详细] |
侯祥麟,化学工程学家 1912年4月4日生于广东汕头。1935年毕业于燕京大学化学系。1948年获美国卡内基理工学院博士学位。1955年被选聘为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院士)。1994年被选聘为中国工程院院士。 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教授、高级顾问。曾任石油科学研究院院长、石油工业部副部长、中国石油学会理事长。长期负责我国石油科研机构和队伍的组建,科研计划的管理参与历次国家和部门科技发展规划的制订、协……[详细] |
赵承嘏,药物化学家 1885年12月11日生于江苏江阴。少年时应举为秀才、廪生,后改从新学。1906年录取官费留英,1910年毕业于英国曼彻斯特大学。1912年获瑞士工业学院理学硕士学位,1914年获日内瓦大学博士学位。1955年被选聘为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院士)。1966年8月6日逝世。 曾任中国科学院上海药物研究所研究员、所长。中国进行中草药研究的先驱者。在生物碱的分离结晶方面有独到之处。分离……[详细] |
汪闻韶,汪闻韶,土力学及土坝、地基抗震学家。江苏苏州人。1919年3月15日出生于江苏省苏州市,1928年起分别就读于苏州景海女子师范学校附属实验小学和东吴大学苏州附属中学,1938年10月考入重庆中央大学水利工程系学习。1943年毕业于中央大学。1949年获美国艾奥瓦大学硕士学位,1952年获伊利诺伊理工学院博士学位。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教授级高级工程师。从事结合水利水电工程建设和水工建筑物地……[详细] |
夏坚白(1903年11月20日—1977年10月27日),出生于江苏常熟。现代大地测量学家、天体测量学家。1956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院士)。1954年加入九三学社。夏坚白1903年11月20日出生于江苏省常熟县一个农民家庭,少年时代就读于家乡私塾和小学,后相继在上海公学、中国公学和南东中学学习。1925年考取清华大学。1929年毕业于清华大学土木工程系后留校任教。1934年赴英国伦敦帝国……[详细] |
吴传钧,(1918年4月2日—2009年3月13日),号任之。出生于江苏苏州。经济地理学家、人文地理学家。1991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院士)。1951年加入九三学社。吴传钧出身于书香门弟。父亲是东吴大学法律系教授,当过法官和律师,还是著名书法家。母亲是一位贤妻良母型的家庭妇女。吴传钧自幼受到良好的家庭教育,他出于朴素的爱国愿望,立志走“科学救国”、“教育救国”的道路。1936年高中毕业后,……[详细] |
杨钟健(1897年6月1日—1979年1月15日),字克强。出生于陕西华县。地质学家、古生物学家。1955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院士)。1951年加入九三学社。九三学社第四届中央委员会委员,第五届中央委员会常委。杨钟健出身于教师家庭,父亲毕生从事教育工作,杨钟健从小便受到了良好的教育。1916年,他毕业于陕西省立第三中学。1917年考取北京大学预科。1919年,进入北京大学地质系,1923年……[详细] |
郑万钧(1904年6月24日—1983年7月25日),出生于江苏徐州。林学家、林业教育家。1955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院士)。1952年加入九三学社。九三学社第五、六届中央委员会委员。郑万钧于1904年6月24日出生于江苏省徐州市一个商人家庭。幼年在一所法国人办的职业学校读书,打下了法语基础。13岁考入江苏省第一农校林科,1924年毕业,学习成绩特别优秀,毕业后便留校工作。当时在东南大学任……[详细] |
李春昱,区域地质、构造地质学家 1904年5月8日生于河南汲县。1928年毕业于北京大学地质系。1937年获德国柏林大学博士学位。1980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院士)。1988年8月6日逝世。 曾任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研究所研究员。主要从事区域地质和地质构造研究。早年与谭锡畴在四川盆地和川西高原进行地质矿产调查,领导并参加四川地质工作,预测中梁山煤矿,后经证实。20世纪60年代参加组织领导全国……[详细] |
黄文熙,(1909.1.3-2001.1.1),岩土工程与水工建筑专家。原籍江苏吴江,出生于上海。1929年毕业于中央大学。1935年获美国密执安大学硕士学位,1937年获博士学位。清华大学教授。善于抓住生产实践中的关键性学术问题进行创造性的基本研究,十分注意引进和推广国内外先进技术。例如创导用栅法分析拱坝应力阐明影响砂土液化的许多因素,并创议用振动三轴仪研究液化问题等。建议用砂井和预压法加固软土……[详细] |
彭桓武(1915.10.6-2007.2.28)幼名彭兆熊,祖籍湖北麻城,生于吉林长春。著名理论物理学家,中国科学院数理化学部学部委员。1915年10月6日出生于吉林省长春县。1920年入长春教会小学。1928年入长春自强中学,1929年转入吉林毓文中学。1930年初中毕业,随父兄前往北平读书,同时考取北师大附中和汇文中学高二,选择入汇文中学,同年底休学回家。1931年以“彭桓武”名字考入大同高……[详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