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科学院院士,是国家设立的科学技术方面的最高学术称号,为终身荣誉。 中国科学院院士,原称为“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1993年10月改为现名。中国科学院院士是中国大陆最优秀的科学精英和学术权威群体。 1955年随“中国科学院学部”的成立,中国科学院产生第一批学部委员;自1994年开始,增选外籍院士。1993年随着中国工程院的成立,部分院士既为“中国科学院院士”也为“中国工程院院士”。 |
586、袁亚湘 中国科学院院士 袁亚湘,数学家。中国科学院数学与系统科学研究院研究员。1960年1月生于湖南省资兴市。1981年毕业于湘潭大学数学系,1986年获英国剑桥大学获博士学位。2011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从事运筹学研究并取得了系统成果,在信赖域法、拟牛顿法、非线性共轭梯度法等方法方面做出了重要贡献。在信赖域法方面,给出了著名的Celis-Dennis-Tapia问题的最优性定理;提出并解决了Steihaug-Toi……[详细] |
587、张宗烨 中国科学院院士 张宗烨, 核理论物理学家 1935年1月29日生于北京,籍贯浙江杭州。1956年毕业于北京大学物理系。1999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研究员。 与合作者提出原子核相干结构及相干对涨落模型理论,成功地解释了16O附近原子核低激发态的主要特性。1976年从理论上预言在超核中存在超对称态,1980年被国外实验所验证。20世纪80年代以来,对核力的夸克模型理论作了系统研究,……[详细] |
588、张肇西 中国科学院院士 张肇西,粒子物理学家。中国科学院理论物理研究所研究员。1940年7月生于广西,籍贯河北唐山市。1963年毕业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近代物理系。2011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主要从事理论物理研究。基于微扰量子色动力学独立发表的关于J/粒子强产生的研究论文原创性地提出了直接强产生J/粒子的‘色单态机制’,成为该机制的代表性论文常被引用。理论上正确地计算了b夸克到Bc介子的……[详细] |
589、张裕恒 中国科学院院士 张裕恒,张裕恒,物理学家。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教授。生于江苏省宿迁市。1961年毕业于南京大学物理系,1965年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研究生毕业。 主要从事超导电性、巨磁电阻效应和低维物理等方面的研究工作。与他人合作,从实验上证实了高温超导体R-T曲线展宽的物理起源是磁通蠕动效应通过对YBCO/PrBCO多层结构的观测,对高温超导材料的Hall效应出现负值的物理原因提出看法。合作研究了Bi系高温超……[详细] |
590、张伟平 中国科学院院士 张伟平,数学家。南开大学陈省身数学研究所研究员。1964年3月生于上海,籍贯山东莱州。1985年毕业于复旦大学,1988年在中国科学院数学研究所获硕士学位,1993年在法国巴黎南大学获博士学位。第三世界科学院院士。现任南开大学陈省身数学研究所所长。 主要从事微分几何中的 Atiyah-Singer 指标理论的研究,取得了一系列重要成果。与人合作建立了解析挠率和拓扑挠率之间内在联系——Bism……[详细] |
591、张恭庆 中国科学院院士 张恭庆(1936.5.29-) 上海市人,著名数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第三世界科学院院士。 1936年5月29日生于上海市。1951年上海圣芳济中学初中毕业,同年考入上海市南洋模范中学,1954年毕业,考入北京大学数学力学系,得到程民德等名教授的指导与教诲,并师从中科院关肇直先生学习泛函分析。1959年毕业,留校任教至今。1978年被破格提升为副教授,同年年底赴美深造。1983年……[详细] |
592、张涵信 中国科学院院士 张涵信,力学家 1936年1月1日生于江苏沛县。1958年毕业于清华大学水利工程系。1959年和1963年分别在清华大学和中国科学院力学研究所完成研究生第一阶段和第二阶段的学习并毕业。1991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院士)。 中国空气动力研究与发展中心研究员,中国空气动力学会理事长。 用摄动法成功地解决了当时国际上难以解决的钝头体高超声速绕流及其熵层问题,发展了钝头细长体绕流的熵层理论,……[详细] |
593、张焕乔 中国科学院院士 张焕乔, 核物理学家 ,1933年12月生于重庆市。1956年毕业于北京大学物理系。1997年当选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研究员。曾任北京串列加速器国家核物理实验室主任。 从事中子物理、裂变物理和重离子反应的实验研究。为我国第一台中子晶体谱仪和第一台中子衍射仪的建立作出了重要贡献。参与压电石英单晶中子衍射增强现象的发现,并提出合理解释。为国防需要测量部分重要核数据,提供若干测试手段和方……[详细] |
张家铝,天文学家。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教授。生于江西省赣州市。1959年毕业于武汉大学物理系。长期从事天体物理研究和教学工作。在辐射机制研究中,与合作者导出了弯曲磁场中的普遍公式,把同步辐射和曲率辐射这两种很重要的辐射机制统一起来,并成功地应用到γ脉冲星等问题,还进一步导出同步-曲率辐射的量子化公式。与合作者将电子对过程引进到吸积盘理论中,成功地解释了天鹅座X-1硬X射线难题。在中子星的热演化问题研究……[详细] |
刘恢先(1912年10月18日—1992年6月24日),江西省莲花县人。地震工程学家和结构力学家。1981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院士)。1952年加入九三学社。九三学社第五、六届中央委员会委员,第七、八届中央委员会常委。刘恢先,江西省莲花县人,幼年时在家受父教,11岁入江西南昌第二中学,17岁中学毕业,考入唐山交通大学土木工程系。1933年大学毕业,留校任助教兼助理研究员。1934年留学美国……[详细] |
596、张平文 中国科学院院士 张平文,计算数学家。北京大学教授。1966年7月生于湖南省长沙县,籍贯湖南长沙县。1988年毕业于北京大学数学系,1992年在北京大学获博士学位。 主要从事复杂流体的数学理论和计算方法研究,他与合作者为液晶领域的Doi-Onsager 模型奠定了数学基础并建立了Doi-Onsager模型与宏观的Ericksen-Leslie模型之间的联系;研究了一系列不同层次、不同尺度的模型之间的关系并发展了能够……[详细] |
597、张仁和 中国科学院院士 张仁和, 声学家 1936年11月5日生于重庆。1958年毕业于北京大学物理系。1991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院士)。 中国科学院声学研究所研究员,声场声信息国家重点实验室学术委员会主任。 对浅海与深海水声物理规律作了系统研究,在国际上领先发表了简正波衰减与群速的普遍表式,阐明了浅海声速结构与边界条件对声场影响的规律,给出了清晰的简正波物理图像,已成为射线-简正波理论的基本公式最先发现……[详细] |
陆启铿, 数学家 1927年5月17日生于广东佛山。1950年毕业于中山大学。1980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院士)。 中国科学院数学与系统科学研究院研究员。主要从事多复变函数论、数学物理学等方面的研究并取得多项重要成果。20世纪50年代发表了“Schwarz引理及解析不变量”论文,是国际上较早地讨论多复变函数Schwarz引理的工作,引入了Schwarz解析不变量的概念与华罗庚合作发表了“典……[详细] |
599、张淑仪 中国科学院院士 张淑仪,声学家 1935年12月2日生于浙江温州。1956年毕业于南京大学物理系,1960年该校声学专业研究生毕业。1991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院士)。南京大学教授。曾任南京大学声学研究所所长。 长期从事超声物理和光声科学研究工作。在声光互作用、声表面波、光声热波效应和激光超声,以及对凝聚态物质的结构分析、参量定征和无损评价的研究中,在机理、技术和方法等方面有所发现、创新和发展。澄清……[详细] |
邵象华, (1931.2.22-2012.3.21) 钢铁冶金学家、钢铁工程技术专家。1913年2月22日生于浙江杭州。1932年毕业于浙江大学。1937年获英国伦敦大学冶金硕士学位。1955年选聘为中国科学院院士(学部委员)。1995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 抗日战争期间主持新型平炉炼钢厂的设计、施工和生产。1948年起在鞍钢参与恢复生产、建立我国第一代大型钢厂的生产技术和研究开发体系,参与……[详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