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成功(1922~1991)孙中山外孙女,孙婉与戴恩赛之女。出生于香港。长居澳门。在澳门粤华中学完成小学、中学学业。1955年1月其父病逝后,与母亲相依为命,照料母亲的生活。曾任第五、第六届广东省政协委员。1985年2月9日、10月8日到翠亨参观;1985年11月12日,戴成功到翠亨参加孙中山诞辰119周年纪念活动。1988年1月6日回五华县河东镇澄塘村寻根问祖,受到该县党政领导和群众的热烈欢迎和接待。1991年4月9日,因严重糖尿病并……[详细] |
陈淑英(1893~1990)孙中山儿媳,孙科妻子。广东香山县(今中山市)南蓢茶东村人。清光绪十九年七月初八日(1893年8月19日)出生于檀香山,在当地接受教育。清光绪三十四年(1908)在檀香山加入同盟会。1912年7月22日,与孙科在檀香山结婚,生二子治平、治强,二女穗英、穗华。1929年,参加孙中山奉安大典。抗战初,在香港发起组织青年救护团、设立医疗组、召集海外各地华侨外科医生,分赴前线救护伤患官兵。1947年曾任中山县育幼院董事……[详细] |
孙观成(1831~1867)孙中山三叔。中山翠亨村人,娶妻谭氏,生一女孙殿。为谋生,前往上海做工。清咸丰十年(1860)前后回乡。清同治三年(1864)春,与兄孙达成、孙学成共同批耕其先祖孙瑞英遗留在迳仔蓢一带山荒田种植果树。因家境艰难,再次到上海谋生,后在上海附近船上病死,享年37岁。夫人谭氏,崖口人,夫丧后,得孙达成夫妇照顾。后改嫁。女儿孙殿(又作孙缎),适茶园陈秋光(棣棠),生子陈裕昌、陈铁珊、女陈淑英(1912年7月与孙科在檀香……[详细] |
孙茂成(1820~1878)孙中山堂伯父,孙瑞英裔孙。20岁后到南蓢墟以做卖粉果为生。清咸丰六年(1856),捐款1大圆赞助翠亨村北极殿第三次维修。清同治二年(1863)和清同治三年(1864),参加孙达成兄弟批耕祖尝山荒合约签订事宜。清光绪四年(1878)病逝,享年59岁。夫人林氏(1824~1907年),生子孙达光、孙耀光、孙德勤、孙德联。孙德勤、孙德联与孙中山、孙眉均有来往,孙德联曾管理过翠亨孙氏祖尝田。孙德勤之子孙社正(字建廷)……[详细] |
杨氏,(1828—1910)孙中山母亲。香山县崖口乡隔田村(今中山市南朗镇崖口村)人。父亲杨胜辉从事耕种兼事渔业。杨氏8岁与孙达成结婚,她是一个缠足的妇女,结婚后在家料理家务,照管子女。1895年10月,孙中山策划广州起义流产后被迫逃亡海外,在翠亨同乡、兴中会会员陆灿的护送下,杨氏与卢慕贞、孙科、孙娫等走避檀香山依靠孙中山的大哥孙眉。1904—1905年间,夏威夷政府改订租地年限条例,按新章对原租地者极为不利。孙眉延请律师上诉失败。19……[详细] |
孙尊贤,孙中山堂伯祖,孙瑞英裔孙。其父为孙恒发,祖为孙殿侯(孙中山十四世祖孙殿朝之胞兄),高祖为孙逈千。曾到宁波做官数年(一说在浙江做茶商),后因不满官场腐败回乡。1854年8月,经公尝管理者孙达成手,向公尝交银23两5钱1分。1856年翠亨村第三次维修北极殿时,担任首席值理。1863年和1864年,以房长身份主持孙达成兄弟与众叔侄批耕祖尝山荒合约事宜。曾在村外置田数亩,在冯氏宗祠附近修建砖房两座。死后葬翠亨村西北部迳仔蓢山。1931年……[详细] |
孙敬贤(1789~1850)孙中山祖父。中山翠亨村人,早年读书,12岁丧父,以承继祖田十余亩为生。23岁娶妻黄氏,生子孙达成、孙学成、孙观成。迷信堪舆之说,常登山察看地形,与杨启文所养来自惠州龙川之风水先生钟盛扬常相往来,并请其为亡父寻找风水佳地。1817年秋,以长子孙观林(即孙达成)的名义和堂侄孙观德一起,将父亲孙恒辉和堂伯祖孙殿侯遗骨合葬于翠亨村西南长沙埔土名“黄草冈马眼地”。1828年翠亨村北极殿重修时捐银1两,经济较宽裕。184……[详细] |
林喜智(1867~1938),孙中山妹夫,孙秋绮丈夫。清光绪八年(1882),林喜智在堂舅舅的帮助下前往美国旧金山谋生。清光绪十五年(1889),自美国回乡,与孙中山妹妹孙秋绮结为夫妻。育有女林耀梅、子林帝镜(又名林镜)。林喜智与孙中山一直保持有密切的联系,并曾捐钱支持革命。孙秋绮去世后,续娶继室陆氏(翠亨村人)。1912年5月底孙中山回乡,林喜智曾要求孙中山为他谋取一官半职,被孙中山拒绝。后来他在西江里村做了一些管理村政的事务。193……[详细] |
孙秋绮,孙中山的妹妹,同治十年七月十九日(1871年9月3日)出生于翠亨村。与同县榄边乡西江里村旅美华侨林喜智结婚,生女林耀梅(林耀梅曾作孙中山、宋庆龄的近身随从,照料他们的起居生活)、子林帝镜(又名林镜)。民国元年(1912)4月18日,孙秋绮病逝,享年41岁,葬西江里村大林山。……[详细] |
郑群,广东五华县人,1921年8月出生,1938年入党。解放前,郑群先后任中共紫金县特派员、广东东江人民抗日自卫总队总队长、东江后方特委武装工作部部长、中国人民解放军粤赣湘边纵队东江第二支队司令员、第四支队政委。新中国成立后,他历任顺德县县长,南海、龙川、清远县委书记,韶关地委副书记,惠阳地区地委书记,广东省林业厅厅长,省委-部部长,省社会主义学院院长,省政协副主席等职。2013年底卸任广东中华民族凝聚力研究会创会会长。……[详细] |
李一之(1904—1940),又名柏根,东莞市高埗镇上江城村人,1926年考入黄埔军校,在学期间曾参加北伐战争。1937年春回家乡创立东圃小学,培养革命人才。1938年5月,李一之加入中国共产党,1940年,任第四战区东江游击指挥所中校、作战科长兼游击基干大队长,出色完成了中共党组织交给的秘密任务,为粉碎顽固派企图消灭东江人民抗日武装的阴谋作出了重要贡献。1940年12月12日拂晓,他在东莞水乡秘密开展抗日活动时,不幸被日军逮捕,身上被……[详细] |
易焕兰(1912-2014),女,汉族,1912年2月出生,广东省鹤山县人。1938年11月参加革命游击队,从事一线卫生、情报工作,曾在广东人民抗日游击队、东江纵队司令部江南指挥部任卫生队长。1941年4月加入中国共产党,新中国成立后曾任佛山市卫生局局长等职,其事迹被收入2007年8月中国工人出版社出版发行的《开国将士风云录》一书中。……[详细] |
盛家伦(1911年3月18日——1957年5月10日),作曲家,广东中山人。生于汉口。早年就读于汉口文华大学。早年就读于汉口文华大学。1932年至上海,参加左翼歌咏活动。1937年为著名电影《夜半歌声》配唱主题曲。1938年任中国电影制片厂作曲,为电影《保卫我们的土地》《塞上风云》谱写主题歌。曾经与光未然合作《抗日游击队歌》,后为舞台剧《为自由和平而战》《民族万岁》《小人物狂想曲》《吃耳光的人》《戏剧春秋》《复活》等作曲。建国后人材中央……[详细] |
陈坤(1912──1952),原名陈煜坤,东莞莞城人。1935年7月在东莞中学高中毕业。1938年7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历任中共宝安县中心支部书记,第四战区东江游击指挥所第四游击纵队直辖第二大队第三中队政治指导员,广东人民抗日游击队第五大队政训室主任,广东人民抗日游击总队宝安大队政训室主任、总队政治部代组织科长,东江纵队第四支队政治处主任,东江纵队临时政治工作委员会委员。全国解放战争时期,历任中共驻香港办事处工委委员、中共中央华南分局-委……[详细] |
张持平(1911——1994),原名张焕清,曾用名张廉光,广东梅县石扇镇人。1933年秋至1935年夏,先后入上海光华大学、暨南大学读书,期间参加中共领导的爱国团体“上海反帝大同盟”。1935年秋到日本东京法政大学留学。1937年3月在东京加入中国共产党,任东京法政大学中共留日支部委员。1937年七七事变前回国,8月在上海参加留日学生救亡会,任宣传部长;10月由南京八路军办事处批准参加国民党中央政治学校留日同学特别训练班。1938年1月……[详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