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子诚(1939―),揭阳榕城人。先后在揭阳真理中学,真理中学揭阳第一中学念书,1956年9月考入北京大学中文系。1961年从文学专业毕业后留在中文系当教师,历任助教、讲师、副教授、教授、博士生导师。1986年,受聘为中央广播电视大学中国文学课主讲教师。1991年10月至1993年9月,应邀到日本东京大学任教,为教养学部本科生和地域文化、比较文学研究生讲授中文、中国当代文学思潮等课程。洪子诚大学期间,就开始关注中国现代文学和中国新诗的问……[详细] |
陈文希(1906―1991),男,汉族,揭阳榕城人。南洋中国画的传播人和奠基者,被誉为“东方毕加索”、新加坡画坛巨擘。陈文希出生于渔湖白宫村,自幼喜爱美术,中学毕业后,他不顾叔父的反对,到上海美术专科学校专攻美术,后转至新华艺术专科学校,受教于潘天寿等名师。1933年,学成回乡任教并组织春阳画社,后任教于汕头多所学校,曾先后在汕头、广州、香港、上海等地举行个展。1937年在南京举行的中国第二次全国美展中,他的水墨画和油画作品受到著名画家……[详细] |
林致昌(1931-),广东省揭西县棉湖镇人。1937年进棉湖中心小学,后在揭阳一中、二中、汕头聿怀中学、光中学等校读书。1950年加入中国新民主主义青年团并任学校团组织宣传委员。抗美援朝开始后,在汕头市团委的领导下,积极参加对石岛上帝国主义传教士的斗争和宣传群众工作。曾做为学生代表参加汕头市人民代表会议。1951年秋考入武汉大学,同年到湖北石首县参加土地改革工作,任工作组副组长。返校后任武汉大学政法系团组织的书记。1952年7月加入……[详细] |
陈鸿彦(1937-),揭阳榕城人。1944年进揭阳县榕城魁隆小学读书,1949年小学毕业。1950年进揭阳第一中学读书,1955年考入北京清华大学电机系,学习工业企业电气化自动化专业。1958年在清华大学参加研制中国第一台电子计算机程序控制机床,他负责研制其中的“光栅数字反馈系统”,1959年研制成功。1960年5月从清华大学提前毕业,分配到国防部第五研究院(以后改称第七机械工业部、再后又改称航天工业部)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第一0一研……[详细] |
潘昭汉(1935-),又名潘永红,揭阳市东山区玉城(也称城头)村人。1943年起,先后在本村小学、锡场世德小学读书,1951年1月考入揭阳一中,1955年1月初中毕业。1956年12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58年7月高中毕业后,考上清华大学。在工程化学系高分子化合物专业学习。在校任化406班团支部书记。1965年7月完成本科学业(后来确定为1964年毕业)。8月分配到七机部所属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工作。从事专业技术工作中,主要任务是根据……[详细] |
邢凤杰(1912―1945),揭阳榕城下围村人。就读揭阳一中时,适日军侵华,他在进步教师的教育下,开始接受马列主义,萌发爱国热忱,积极投身抗日救亡运动。民国26年9月在共产党员郑玲带领下,和一些进步青年,发起组织揭阳青年救亡同志会(后改称揭阳青年抗敌同志会),邢当选为第一届干事会执行委员,负责宣传工作。他向民众演讲时,内容丰富,深入浅出,动人心弦;在街头演出话剧《放下你的鞭子》时,扮演剧中老头,表演惟妙惟肖,不少观众感动得流下眼泪。民国……[详细] |
陈卓然(1892―1928),原名阿超,曾用名去腐、亦凡。出生于揭阳县渔湖白宫村。就读于澄海大井华国公立高等小学时,积极参加反清斗争;宣统三年(1911年)毕业回村后,大力进行革命宣传,带头剪辫,创办初级小学。民国6年(1917年)考进榕江中学。民国8年在学生领袖杨石魂的带领下,积极参加学生-,组织学生-、-,搜查英日洋货;5月,被选为学生总会委员,兼官、渔分会主席。民国10年毕业后,根据杨石魂的意见,在汕头仁和街开设联兴旅社,作为各地……[详细] |
谢培芳(1904―1928),榕城镇人。民国8年(1919年),在榕江中学读书,与进步学生杨石魂交往甚密。“五四”运动中,培芳随杨石魂、林希孟等发动和带领学生--,发表演说,张贴标语,焚毁日货。民国11年毕业后,在榕城当店员,参加商界职员会,在该会夜校任教,讲授文化知识,宣传革命思想。民国13年夏天考进广州农民运动讲习所。其时,谢曾参加“九·七”国耻社会、平定商团叛乱,保护孙中山元帅府等活动,并加入共产主义青年团。是年10月,被派任省农……[详细] |
李锦裳,1862年出生于广东新会,广东省珠海南水镇人,商人,“李锦记”招牌创始人。1922年12月在澳门逝世。李锦裳幼丧父,与母蔡民靠农耕为生。孤儿寡母受尽村中豪强欺凌,不得已从新会七堡迁至南水墟定居。初靠开设小食店谋生。母亲逝世后,李锦裳听从村人劝告,白天向蚝民收蚝,晚上熬制蚝油出售。南水历来以产蚝出名。蚝油是调味佳品。是南水有好几户人家靠熬制蚝油出售为生。李锦裳的蚝油煎熬火候得当,浓度适中,加之他为人热情豪爽,人缘极好,故前来购买者……[详细] |
张其光(1831-1895),又名信千,字奎垣,广东新会双水区豪山乡人。青年时,适清廷招募水兵,以抵御席卷大江南北的太平军。他决心效忠清廷,以平民身份招集一批壮丁,结队投军,而且卖去家产充作经费。他带的壮丁被编入左宗棠统率的水军,调到浙江参加与太平军作战。官至浙江提督,先后驻防浙江、福建、台湾。同治七年张其光钦赐“振勇巴图鲁”名号是唯一广东籍巴图鲁,光绪元年被皇帝授赏黄马褂,1893年两次被皇太后召见赐克食恩礼。在浙江期间深受浙人拥戴,……[详细] |
严尚民(1915-1997)广东省惠阳县人,青年时代追求进步,1937年4月在香港加入惠阳青年会。1937年8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历任惠阳青年会回乡救亡工作团副团长、团长,同年12月任惠阳县第二区行政委员会主任(1939年1月改为惠阳县第二区署,为抗战时期东江第一个抗日民主政权)。1939年6月任吴勤部队“广游二支队”政训室秘书。9月任“广游二支队”直属队中共总支副书记。1940年春,任中共南(海)番(禺)顺(德)工委宣传部长兼中共番禺县……[详细] |
麦大非(1922~1964年),著名粤剧导演。番禺夏茅人。解放前随香港中共华南分局教导营回到广州,与名丑生文觉非、著名作家肖荻同住在西关宝华路宝华直街古老大屋。曾导演《秦香莲》、《搜书院》、《闹严府》、《张果老倒骑驴》、《红梅颂》等剧目。他将俄罗斯斯坦尼斯拉夫斯基学派与梅兰芳学派相结合,根据粤剧的特点,创造性地运用导演手法,使粤剧艺术发展到一个新的水平,贡献良多,才智过人。曾三多对他很佩服,马师曾、红线女则指明要麦大非为他们的戏当导演。……[详细] |
崔树芬(1867~1937),字贤声,晚号逸叟。祖籍番禺。1901年参加省科举考试,中辛丑补行庚子恩正并科举人。1910年赴京考职,任“盐运使”。民国后历任县黄埔治道小学校长、番禺八桂中学国文教员、省江门商埠,警察事务所司法科长、汕头警察局秘书及广东警察厅房捐总稽核等职。1920年4月,应旅美三藩市南番顺三邑总会馆之聘赴美任该会馆主席,兼办旧金山中国总领事馆事务;同时兼任三藩市中华会馆主席,后任该市中华学校校长;后与埠中旅美名流组织“金……[详细] |
王渐逵(1498~1558),字用仪,号青萝子,番禺沙湾人。明代名儒湛若水的门生,正德十二年(1517年)进士明,官刑部主事。告归,家居十余年。以荐起,言事不报,复乞归。嘉靖年间,王渐逵与国至国子监祭酒的伦以训在广州越秀山麓结“越山诗社”。王渐逵在2011年“十全十美看番禺”评选活动中,被评为番禺的历史名人之一。渐逵著有《青萝文集》二十卷,集文八卷,首载《陈愚见以裨圣化》《乞创立以存根本》两疏,即其复起时所上。诗分《北游》《大隐》《罗浮……[详细] |
陈文达(1900年~1982年),广东番禺人,生于知识份子家庭,父亲陈松于香港红磡船厂任工程师。陈文达毕业于拔萃男书院,是香港早期的“番书仔”,在生活习惯上不管是衣着、饮食还是交际等等,都较为西化。约八岁的时候,喜欢音乐的陈文达悄悄买了一把小提琴,课余时在学校的宿舍自学。偶然把小提琴带回家,却被父亲发现。陈松即时把琴摔在地上,怒斥谓:古人有训,家有书声家必兴,家有歌声家必倾,今后不准你再接触这种鬼东西!但陈文达还是继续在学校宿舍偷偷地学……[详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