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 首页 > 广东省 > 江门市 > 新会区人物

新会区名人录

  • 李冠南
  李冠南(1902-1931年),乳名新盛,字仍华,广东新会沙堆区马趸村人。出生于加拿大,少年时随父回国归乡定居,在乡间教会办的育英学校读书,后往广州读中学。1923年暑假,李从广州回会城,结识进步青年陈日光,参加陈创办的“新会协作主义同志研究会”,得以阅读该会设立的阅书报社的进步书刊。不久,加入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和广东新学生社新会分社,投身革命活动。1924年春,李转为中国共产党党员。……[详细]
  • 汤凯旋
  汤凯旋,1945年生,广东新会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广东音乐传承人,广东音乐曲艺团的国家一级演奏员,著名广东音乐扬琴演奏家,中国扬琴学会副会长。他熟习广东音乐,整理和编配多首传统乐曲,并发表了多首广东音乐新作。汤凯旋的扬琴演奏造诣很深,技法娴熟和全面。对演奏各类不同题材风格的作品都能挥洒自如,蕴含艺术的魅力。从曲子内容出发,通过大幅度的音色、节奏、速度和力度的强烈对比,塑造如泣如……[详细]
  • 张民辉
   张民辉,1953年生,广东新会人。广州市荔湾区花城海阔工艺厂总经理兼艺术总监、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象牙雕刻代表性传承人,中国工艺美术大师、广州市民间文艺家协会主席。张民辉1972年进入广州市大新象牙工艺厂,师从牙雕前辈李定荣,期间曾在中央工艺美术学院和华南文艺业余大学进修。1991年创办花城海阔工艺厂,擅长牙雕、骨雕等技艺,作品包括人物、动物、山水、花鸟、楼台、宫灯、龙船、牙球等……[详细]
  • 黎民伟
  黎民伟(1892~1953)黎民伟,广东新会人。出生于日本,后在香港长大和受教育。曾加入中国同盟会。清宣统三年(1911)创办香港第一个文明戏团体“清平乐”,演出《爱河潮》等剧目,宣传推翻满清帝制的革命。同年,利用“清平乐”戏箱从香港偷运枪械弹药进广州,供给革命党人发动“三·二九”广州武装起义。其后,黎民伟对当时刚发明不久的电影有浓厚兴趣,自己摸索钻研摄影和活动影戏。民国2年(1913……[详细]
  • 伍朝枢
  伍朝枢(1883~1934)伍朝枢,字梯云,广东新会人,生于天津。光绪二十二年(1896),其父伍廷芳任美国公使,他随父赴美先后就学于华盛顿科士学校、西区高等学校和大西洋城高等学校。光绪二十八年归国,光绪三十四年赴英国伦敦大学攻读法律,3年后被授予法学学士学位。接着,入林肯法律研究院深造,获大律师资格。民国元年(1912)初归国,历任湖北军政府外交司司长、北京政府外交部条约委员会会长、……[详细]
  • 冯平山
  冯平山(1860~1931)冯平山,广东新会人。出生于小康农家,后家境转穷,冯只读过2年私塾,就只身乘船前往泰国,依其在曼谷经营中国杂货店的叔父,当学徒坐店。冯勤奋自爱,一年后即能独当一面,掌管铺面和结帐清盘。清光绪五年(1879),冯被派到省港办货,顺途回到家乡新会时,娶李氏为妻,2年后再返乡省亲,因拗不过其岳丈的规劝留乡,岳婿共营甘蔗园。因一次强台风将甘蔗园摧毁,冯又起经商之念,即……[详细]
  • 陈享
  陈享(1805~1875)陈享,字典英,号达庭,广东新会人。自少爱好武术,7岁随族叔陈远护(少林寺俗家弟子)习技,15岁练得一身武艺,颇有名气。清道光三年(1823)经陈远护介绍,先在李友山处学艺,后拜罗浮山蔡福禅师为师。最后,又学于侠士白玉峰。先后在山苦练10载,尽得南拳北腿绝技于一身,还学到佛家养心之法。回乡后,苦心钻研所学拳术,集蔡福、李友山和陈远护(善用佛门拳术)三家拳法,创造……[详细]
  • 伍廷芳
  伍廷芳(1842年~1922年),本名叙,字文爵,又名伍才,号秩庸,后改名廷芳。汉族,广东新会西墩人,清末民初杰出的外交家、法学家,出生于新加坡,3岁随父回广州芳村定居,早年入香港圣保罗书院,1874年自费留学英国,入伦敦学院攻读法学,获博士学位及大律师资格,成为中国近代第一个法学博士,后回香港任律师,成为香港立法局第一位华人议员。洋务运动开始后,1882年进入李鸿章幕府,出任法律顾问……[详细]
  • 林锵云
  林锵云(1894—1970) 又名锟池、昌文,新会县沙岗乡人。出生于工人家庭,父亲是香港洋务工人。其年幼失学,11岁时母亲去世,13岁随父亲到香港,14岁在香港外国轮船当练习生,民国8年(1919)冬在香港参加中华革命党。1922年开始参加工人运动,1925年参加省港大-,1926年9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27年参加广州起义。1928年后任中共南海临时县委书记、佛山市委常委、香港工代会……[详细]
  • 梁宗岱
   梁宗岱(1903—1983) 祖籍广东新会,生于百色。1917年考入广州培正中学。16岁时因作文、英文成绩优异,被誉为南国诗人。1921年冬参加文学研究会。1929年被保送岭南大学文科就读。次年赴法国留学,与法国象征派诗歌大师瓦雷里相识相知。1931年回国后从事教育、翻译和写作,被北京大学聘为法文系教授兼系主任,并在清华大学兼任讲席。之后又在南开、复旦、中山等大学任教授、系主任,讲授……[详细]
  • 汤钊猷
  汤钊猷(1930.12.26- )肿瘤外科学家。广东新会人。1954年上海第一医学院医本科毕业,获学士学位。现任复旦大学(中山医院)肝癌研究所所长。曾任上海医科大学校长,国际抗癌联盟理事,中国工程院医药卫生学部主任,中国抗癌协会肝癌专业委员会主委。 早年从事肝癌早诊早治研究,大幅提高疗效,著英文版《亚临床肝癌》,国际肝病学奠基人Hans Popper誉为“人类认识和治疗肝癌的重大进展”……[详细]
  • 郭景坤
  郭景坤, 材料科学家 1933年11月21日生于上海,籍贯广东新会。1958年毕业于复旦大学化学系。中国科学院上海硅酸盐研究所研究员,曾任该所所长、国家高性能陶瓷和超微结构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国家“863”计划新材料领域第二届首席科学家。1991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院士)。 20世纪60年代在高铝氧高频绝缘瓷与金属的真空气密封接工作中,在深入研究陶瓷/金属封接机理的……[详细]
  • 薛社普
  薛社普,细胞生物学家。1917年9月26日出生,广东新会人。1943年毕业于重庆中央大学博物系,1947年获该校生物系获硕士学位。1951年获美国华盛顿大学(圣路易斯)理科哲学博士学位。中国医学科学院基础医学研究所研究员,中国协和医科大学教授。1991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学部委员)。 对细胞分化规律及其可调控性提供了重要理论依据为我国男性生殖生物学及节育药棉酚等的研究作出了重要贡献……[详细]
  • 张佑启
  张佑启, 计算力学、土木工程专家。原籍广东新会,1934年9月18日生于香港。1958年毕业于华南工学院,获工学士学位。1964年获英国威尔斯大学博士学位,1973年获英国威尔斯大学科学博士学位,1982年获澳大利亚阿雷特大学工学博士学位。香港大学教授。1999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开拓了有限元法在结构力学、特别是板与壳的研究。1964年及1965年提出矩形及三角形板单元,196……[详细]
  • 李椿萱
  李椿萱(1939.11.09- )空气动力学、航空航天飞行器设计、高速碰撞力学专家。原籍广东省新会市,出生于云南省昆明市。1963年毕业于台湾省成功大学获学士学位,1967、1972年分别毕业于美国新墨西哥州立大学与纽约州立大学获硕士、博士学位。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教授。早年参与美国航天飞机、 等型号及相关预研工作,并涉及超高速碰撞力学等领域的研究工作。1980年回国后主要从事飞行器空气动……[详细]
  • 黄志强
  黄志强(1922.11-2015.4.24)普通外科学专家。广东省新会市人。 1944 年毕业于前中正医学院。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普外、肝胆外科主任医师、教授。在国际上首先系统论述了我国常见疑难病症 肝胆管结石病 , 拓展了肝胆科学领域 ; 首创肝部分切除术治疗肝胆管结石病 , 提出并完善了肝门胆管切形、重建、扩大修复等几十项高难度手术 ; 首先开展我国胆石症的临床流行病学调查与实验……[详细]
  • 陈国达
  陈国达,地质学、大地构造学家 1912年1月22日生于广东新会。1934年毕业于中山大学。1980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院士)。2004年4月8日逝世。 曾任中南工业大学学术顾问、中国科学院长沙大地构造研究所名誉所长、研究员、中国地洼学会理事长、国际地洼构造与成矿研究总中心主席、国际地质科学联合会矿床成因协会矿床大地构造委员会副主席兼构造-岩浆活化(地洼)学组主席,国际刊物《大地……[详细]
  • 梁思礼
  梁思礼(1924.8.24-2016.4.14),广东新会县人,梁启超之子。火箭系统控制专家,中国导弹控制系统研制创始人之一。 1945年获美国普渡大学学士学位; 1947年获辛辛那提大学硕士学位; 1949年获辛辛那提大学博士学位; 1950年任邮电部电信技术研究所技术员;1993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 梁思礼曾领导和参加多种导弹、运载火箭控制系统的研制、试验。他在长征二号运……[详细]
  • 梁思忠
  梁思忠(1907年—1932年),梁启超的第三个儿子,1907年生于日本,自清华毕业后到了美国留学,先后在弗吉尼亚军事学院和西点军校学习。在梁启超所有留学子女中,梁思忠的政治热情最高,1927年初他一度想终止学业回国参加“北伐”,但被父亲劝阻。20世纪30年代初梁思忠毕业回国,加入了国民革命军。入伍后,由于留学资历和杰出才干,他很快升任国民革命军第十九路军炮兵上校。在1932年的一·二……[详细]
  • 梁思永
  梁思永(1904.11.13~1954.04.02), 广东新会人,1904年生于上海,中国现-古学家,梁启超次子,近代田野考古学的奠基人之一,中国近-古学和近- 古教育开拓者之一,我国第一个受过西洋的近-古学正式 训练的学者。著作有《梁思永考古论文集》。他通过一生的田野 实践和辛勤劳动,为中国近-古学的发展壮大及考古人才 的培养做出了积极的贡献。特别是新中国成立以来,他还为新 中国考……[详细]



全部新会区名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