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 首页 > 陕西省 > 咸阳市 > 秦都区人物

王重阳


[][公元1112年-1170年,道教全真派创始人]

【王重阳】(1112~1170)道教全真派创始人。始名中孚,字知明,号重阳子。咸阳市秦都区人。幼学儒术,长大后入学府,善于作文,颇喜弓马。年轻时投靠金廷,易名世雄,字德威,以求取功名富贵。因仕途失意,辞官解印,黜妻弃子,隐居终南刘蒋村,沉沦酒坛,自暴自弃。金己卯四年(1159)夏望,醉卧于甘河镇,自称遇仙入道,更名王吉吉,号重阳子。从此潜修金丹,佯狂装疯,开始了他的宗教生涯。后来打坐-,确立全真宗旨,倡道关中。大定七年(1167)东出潼关,于山东宁海(今牟平)筑园传教,度化了马钰、谭外端、刘处玄丘处机王处一郝大通孙不二七大弟子,号称“全真七子”。先后在文登、宁海、福山、莱州一带成立了5个群众性的“三教会”,制定了全真立教大纲15条,从此全真道正式为教。著有《重阳全真集》、《教化集》、《立教十五记》等。

相传48岁时于甘河镇遇仙,得-真诀,悟道出家,曾在终南山筑墓穴居,自称居处为“活死人墓”。金大定七年(1167)抵山东,先后在文登、宁海、福山、登州(今蓬莱)、莱州(今掖县)建立三教七宝会、三教金莲会、三教三光会、三教玉华会、三教平等会,传道说法。收马钰谭处端刘处玄、邱处机、王处一郝大通孙不二等七人为徒。大定九年十月,与弟子马钰、谭处端、刘处玄、邱处机四人西归,次年一月殁于大梁(今河南开封)。葬终南刘蒋村故庵(今陕西户县祖庵镇)。元世祖至元六年(1269)封为重阳全真开化真君;至大三年(1310)又加封为重阳全真开化辅极帝君。全真道尊为北五祖之一。

他有七位著名的弟子,在道教历史上称为北七真。王重阳主张三教平等。指出“儒门释户道相通,三教从来一祖风”。认为“人心常许依清静,便是修行真捷径”。著作有传道诗词约千余首,另有《重阳立教十五论》、《重阳教化集》、《分梨十化集》等,均收入明代的大型道教典籍《正统道藏》。

在王重阳时期大部分地区已经在元朝的统治下,独立建教已经不可能,没有提倡三教来的容易,故主张三教平等。声称“儒门释户道相通,三教从来一祖风”。以《道德经》为主、《般若波罗蜜多心经》、《孝经》为铺。全真道徒必修的经典。他不尚符箓,不事黄白,也不信白日飞升之说。认为修道的根本在于修心,务必除情去欲,达到心地清静,则身在凡尘而心已在圣境;即“人心常许依清静,便是修行真捷径”。传世著作有《重阳全真集》,内收传道诗词约千余首,另有《重阳立教十五论》、《重阳教化集》、《分梨十化集》等,均收入《正统道藏》。

王重阳创立全真教,主张儒、释、道三教平等,提出“三教从来一祖风”的和谐学说。全真道内以《道德经》为主、 《孝经》、《般若波罗蜜多心经》为铺,认为修道即修心,除情去欲,存思静定、心地清静便是修行的真捷径。所以,全真道不崇尚符箓,不事黄白炼丹之术。

传统道教自南北朝寇谦之、陆修静改革、整顿后,历隋唐五代宋的漫长岁月,尤其到北宋末年,已呈现不景气趋势。以符籙派为主流的道教,支派争流,一些道流徇末遗本,出现一些流弊,引起社会一些不好的舆论。作为有识之道教知识分子,不能不思其改革。

姬志真在《重阳祖师开道碑》中说:“原夫至道出自先天,太上卓尔立其宗,累圣袭而张其后,灵源妙本,既发而不蒙,出楗玄关,大开而弗闭。从兹设教,代不乏人。然而顺世污隆,乘时步骤,去圣愈远,灵光不属。波澜既荡,异派争流,枝叶方联而纷华竟生。散无名之大朴,遗罔象之玄珠,忘本迷源,随声逐色。正涂壅底,道间荒凉。由是圣人复起,究天元一气之初,洪造更新,应历数万灵之会,天挺神授而力拯颓网,祖建宗承而载维新纽、弃华摭实,授溺录迷。革弊鼎新而玄关复启焉。重阳祖师乃其人也……。”

王重阳是接受这一派的思想,以新的宗旨、修持方法对旧道教进行了大量的改革,进一步把老庄清静无为的思想贯彻到教义中。王重阳以《道德经》则尊道,主张无心忘言,柔弱清静。正心诚意,少思寡欲。注重修行,分为真功和真行。真功即内修,其修持大略以识心见性,除情去欲,忍耻含垢,苦己利人为宗。全真因内修“求返其真”,主张功行双全,以期成仙证真,所以叫“全真”。这种内修主要是修养精神,即性,也称为性功,全真教既修性,也修命。真行即外修,主张济世度人。


人物关系:
学生:
马钰 (11231183) 道教支脉全真道第二任掌教,全真七子
孙不二 (11191182) 全真七子
郝大通 (11491212) 全真七子
王处一 (11421217) 全真七子
丘处机 (11481227) 全真七子
徒孙:
刘处玄 (11471203) 全真七子
徒孙:
尹志平 (11691251) 金末及元代著名全真道士
谭处端 (11231185) 全真七子

  王重阳相关


  同年(公元1112年)出生的名人:

  同年(公元1170年)去世的名人:

下一名人:王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