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 首页 > 山东省 > 聊城市 > 东昌府区人物

傅斯年


[公元1896年-1950年,中国现代史上著名的史学家]

傅斯年

傅斯年(1896年3月26日—1950年12月20日),初字梦簪,字孟真,山东聊城人。著名历史学家,古典文学研究专家,教育家,学术领导人。五四运动学生领袖之一、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的创办者。傅斯年曾任北京大学代理校长、国立台湾大学校长。他所提出的“上穷碧落下黄泉,动手动脚找东西”的原则影响深远。

人物生平

光绪二十二年二月十三日(1896年3月26日)生于山东聊城一个举人之家,初字梦簪。祖籍江西永丰,先祖傅以渐,是清代顺治年间的首任状元。

1909年,就读于天津府立中学堂,1913年考入北京大学预科,1916年升入北京大学文科,本科国文门,曾著《文学革新申义》响应胡适的《文学改良刍议》,提倡白话文。

1918年夏,受到民主与科学新思潮的影响,与罗家伦、毛准等组织新潮社,创办《新潮》月刊,提倡新文化,影响颇广,从而成为北大学生会领袖之一。

1919年,“五四”运动期间,傅斯年担任-总指挥,后因受胡适思想影响,反对“过急”运动;不久退出 ,回到书斋。

1919年夏,傅斯年大学毕业后考取庚子赔款的官费留学生,负笈欧洲,先入英国爱丁堡大学,后转入伦敦大学研究院,研究学习实验心理学、生理学、数学、物理以及爱因斯坦的相对论、勃朗克的量子论等。

1923年,入柏林大学哲学院,学习比较语言学等。

1926年冬,应中山大学之聘回国,1927年任该校教授,文学院长,兼任中国文学和史学两系主任。同年在中山大学创立语言历史研究所,任所长。此后数年,他一直工作在学界,掌管过西南联大、北京大学以及台湾大学的校政,培养出了大批优秀学生,可谓桃李满天下。

“四·一二”政变发生后,傅斯年写信给李石曾,表示赞同清党。

1928年,受蔡元培先生之聘,筹立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同年底历史语言所成立,任专职研究员兼所长,创办《历史语言研究所集刊》,任主编。

1929年春,历史语言研究所从广州迁往北平,兼任北京大学教授,讲授“中国上古史专题研究”及“中国古代文

胡适与傅斯年(左一),胡祖望

胡适与傅斯年(左一),胡祖望

学史”。其间先后兼任社会科学研究所所长,中央博物院筹备主任,国民参政会参政员,中央研究院总干事,政治协0议委员,北京大学代理校长等职。

1932年,他参加胡适主持的独立评论社,在《独立评论》周刊上发表的政论文章,拥蒋-,但赞成抗日,对南京国民政府的外交路线有所批评。

九一八事变后,傅斯年于1932年10月出版了《东北史纲》一书,针对日本学者“满蒙在历史上非中国领土”的反动言论,从历史角度详细地论证了东北自古就是中国领土的史实,字里行间洋溢着强烈的民族主义价值观。此书后由李济翻译成英文,送交国际联盟。《东北史纲》一书为李顿调查团报告书明确指出东北三省“为中国之一部,此为中国及各国公认之事实”起到了重要作用。

1937年,赴重庆,连续四次当选国民参政会参政员。担任中央研究院史语所所长。

1939年5月,兼任北大文科研究所所长。

抗日战争爆发后,任国民参政会参政员,兼任西南联大教授,主张抗战,抨击-污吏。抗战胜利后,一度代理北京大学校长。

1948年,当选南京国民政府-。同年当选为中央研究院院士。

1949年1月,傅随历史语言研究所迁至台北,并兼台湾大学校长。在政治上,傅斯年要求严惩-污吏,整制政风,反对“中国走布尔什维克道路”;在学术上,信奉考证学派传统,主张纯客观科学研究,注重史料的发现与考订,发表过不少研究古代史的论文,并多次去安阳指导殷墟发掘。他主持历史语言研究所期间,延揽一流人才,作出不少成绩。

晚年傅斯年身体肥胖,患有高血压,医生嘱咐他少吃盐或不吃盐,并戒肉类荤腥。又查出患有胆结石。

1950年12月20日上午,傅斯年在台湾省议会答复教育行政质询时过度激动,“突患脑溢血逝世于议场”,享年55岁。

傅斯年逝世后,葬于台湾大学校园,校内设有希腊式纪念亭傅园及“傅钟”;其中,“傅钟”启用后成为台湾大学的象征,每节上下课会钟响二十一声,因傅斯年曾说过:“一天只有二十一小时,剩下三小时是用来沉思的。”


  傅斯年相关
人物关系:
同学:
苏雪林 (18971999) 民国十大才女
罗家伦 (18971969) 现代教育家
老师:
胡适 (18911962) 现代学者,历史学、文学家,哲学家
师爷:
约翰·杜威 (18591952) 美国哲学家、教育家

  经历历史事件:
五四运动 (公元1919年)


  同年(公元1896年)出生的名人:

  同年(公元1950年)去世的名人:

下一名人:钱稻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