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 首页 > 湖北省 > 黄冈市 > 蕲春县人物

方载阳


[公元1913年-1947年]

方载阳,又名子华,字禾生。1913年出生于湖北省蕲春县一个破落小地主家庭。小时候在农村私塾读书,后考入县立中学。全家八口人,贫寒困苦,举债度日。为谋生赡养家口,方载阳在县中只读了半年,就中途辍学。

方载阳胞兄早年离家参加革命,经常用通信方式对方载阳进行教育,为方载阳接受新思想和养成自学习惯,打下了基础。当大革命的浪潮席卷蕲春时,13岁的方载阳参加了农民协会童子团。站岗、放哨,斗土豪,十分活跃。

1927年大革命失败后,方载阳的胞兄被国民党蕲春县政府通缉。父亲-带着全家逃难到江苏南通。方载阳在那里生活了五年。

1932年,方载阳随家人返回故乡。这时,方载阳改名为方子华,参加了鄂东赤卫队。不久,红军受到严重挫折,赤卫队-解散。

为了追求真理,方载阳于1935年秋到上海找正在从事地下工作的胞兄,在中共党组织的秘密机关,住了一段时间。他亲眼目睹许多地下共产党人为革命将生死置之度外,在虎穴狼窝里与敌人斗智、斗勇。他后来在“战地日记”中写道:“回忆那时读进步的书刊,特别受到上海党的同志艰苦奋斗、不屈不挠模范行为的影响,给我思想上奠定了革命的基础。”

1936年春,方载阳到杭州与同乡胡万庆共同承包了浙赣铁路十个车站的装卸运输任务,承包队有500多工人。方载阳任“经理”,他与青年工人同甘共苦,思想、能力均得到锻炼。他还组织了十所工人夜校,亲自给工人上文化课,启发工人的觉悟,宣传抗日救国的道理。他胞兄也时常给他寄一些进步报刊、学习资料,因而引起了当地国民党政府的怀疑,派特务盯梢。方载阳难以存身,又由胞兄设法介绍到河南、山东监察使公署当录事(即文书),以糊口养家。这个工作,对怀有忧国忧民之情、立志推翻旧社会的方载阳来说,是极不情愿的,他说:“靠写字吃饭,对我来说,短暂栖身罢了。”

1937年秋,方载阳的胞兄通过关系,专函介绍方载阳、方敏(方载阳之弟)到延安学习。1938年3月,方载阳兄弟两人顺利地到达了延安。方载阳进入抗日军政大学学习,结业后加入了中国共产党。通过抗大的学习,使方载阳的思想得到升华,渐渐成熟起来,他在日记中写道:“只有努力革命工作,为革命事业奋斗到底,并不是苟生于世或要名扬一时,与人争权夺利,失去自己的革命立场。因此,凡有利于革命,余未尝裹足不前也。”又写道:“人能做到大公无私,不争名利,自然心平气和,处事裕如矣。”

1938年8月,方载阳到汉口转赴西池地,在新四军罗炳辉部二师八团参军入伍。他在部队历任参谋、团副参谋长、游击大队政委、五支队司令部作战科长、八团参谋长等职。他在罗炳辉师任参谋长时,随罗炳辉转战鲁南、鲁中、胶东等地。他勤于钻研军事理论,学习孙子兵法,牢记要领,力求运用。他向罗炳辉副师长学习带兵经验,理论联系实际,打了不少硬仗。他在打游击战时,曾试用孙子兵法的“虚实篇”,曾在日记中写道:“连日打游击战,对兵书略有所悟,运用虚者实之,实者虚之的策略,使敌伪顽对我军之意图难以摸索,多次虚惊,令人发笑。”

1941年1月4日,方载阳调抗大八分校短期学习,他对研究军事问题的兴趣愈浓,在日记中写道:“早饭后参加特一连与抗大一大队的对抗演习,特一连采取点式梅花形分段埋伏纠缠战术,成绩颇佳。以为罗炳辉副师长之新创造,诚为游击战、运动战以及对抗优势兵力、武器的敌人,展开作战之最好的战术。惟中间还有不能解决的问题,即是通信联络与指挥联络问题,对此应详细研究。如将这一问题予以解决,再加部队战斗小组熟练,则战无不胜矣。”

为了革命斗争的需要,带好军队,方载阳也十分重视学习政治理论。在他的日记里,几乎每天都有他记下的读书的书目、页码、进度及反思,始“颇有心得”、“心得尤多”、“不甚了解”等语。他阅读了《中国革命运动史》、《中国革命与中国共产党》、《联共(布)党史简明教程》、《列宁主义概论》等著作,以及许多报刊、文件、-讲话记录等等。他在日记中写道:“下午读《联共(布)党史简明教程》第一章,列宁反对民粹派,将正确的马克思主义理论传播全俄。列宁被捕,流放,在监狱,仍不放弃革命理论工作,其艰苦斗争精神,诚为万世师表。”“夜间读《党的生活》第三期,张劲夫《论党性锻炼》一文,生动可敬,我党全体党员应读此文,并力行之。”

方载阳在部队做政治思想工作,崇尚务实,反对空谈,“把工作会议化了,脱离实际,以致言不能行,言多无用。”他写道:“无论任何事情都要付诸实行。今后注意,言不轻出,言出必行。”他严于律己,在向党总支作党性检查时说:“最近以来,随便发言,批评人家长短。虚心不够,不冷静,多烦躁等不良倾向。今后应下决心克服,认真学习张云逸副军长的德性,待人以宽,律己以严,大度能容万事万物,服从组织,态度自如。我愿终身以他们为榜样,作镜子。”他对干部、战士进行思想教育工作时,十分耐心,坚持民主作风,多用启发方式 ,使对方乐于发表意见,他认为:“处理问题,商妥后作结论,都能倾听,胜于上课讲话。”一次,他主持连以上干部会,“充分发扬民主,大家发言踊跃,几乎无事不谈。友爱融和,是余到部队后未曾有过的现象。可见仍然是干部起了带头和骨干作用”。他带兵得法,善于利用休整时间,发动战士讲究清洁卫生,自己动手改善生活,深得人心。他注意军民关系,驻防宿营,纪律严明,关心群众疾苦,作风平易近人。凡是他活动过的地方,一旦重返,群众热情欢迎;离开稍久,群众仍然怀念“方政委”。

方载阳勤奋好学,文武兼才,充满革命乐观主义精神。有次雨夜放哨归来,在日记中写道:“雨扣心弦,和风惠我,犬吠鸡鸣,心境大快。乃放歌曰:夜兮夜兮,雨侵铁衣。和风惠我,心境怡怡。闻鸡起舞,寇盗魂飞。粉碎旧社会的垃圾,解放全人类。幸福的宇宙,此夜乐更无极。”

方载阳对家庭有着深厚的感情,可是为了革命,他把这种感情深深地埋在心里。在日记中写道:“余自1938年到华中以来,未得与亲属见面。去秋曾得大哥来信,始知全家已到延安。现时脑海中如映电影,母亲、大哥、大姐一家、四弟等,如在眼前。别离五年多,回忆难忘,心血为之沸腾,再见或有日也。0恐已白发苍苍,全家倘能团聚,乐何如之!余曾忆0作诗云:‘国破家何在,骨肉各东西。遥望南天云,俯首泪淋漓。壮志何酬得,寒风侵铁衣。他年聚叙时,应作凯旋归。’此景如昨,永铭志之。”

1945年以前,方载阳曾任淮南甘泉司令员、新四军淮南二师东分区旅部作战科长等职务。当时,他在滁县朱龙桥一带组建了一个游击大队,很有成绩。他做伪军头目的工作,争取在铁路车站为日军做事的汉奸头目朱老大,对新四军过往铁路帮助很大。他多次要求去前线参加战斗,后上级批准他到新四军六纵队(六师)十八旅五十二团任副团长。他曾亲自带三名手枪队员,伏击守桥的日军。1947年初,山东地区解放战争十分紧张。方载阳十年战斗生活中,负伤四次,流血过多,身体虚弱。病倒后,仍奋斗不懈,坚持带病在担架上指挥作战。由于患的是伤寒病,战地日夜行军,没有休息条件,更无特效良药,以致肠破出血,救治无效。不幸于1947年2月10日与世长辞。遗体当时由群众保密埋葬,现迁葬在山东莒南县烈士陵园。在党的教育下,这位年轻的军事指挥员锻炼成为优秀的共产主义战士,为革命献出了自己的一生,他永远活在我们心中。

(方天逸)



  同年(公元1913年)出生的名人:
高波 (19131948) 能文亦武双英才 陕西省榆林米脂县


  同年(公元1947年)去世的名人:

下一名人:符明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