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 首页 > 海阔人物

刘袆之


[公元631年-687年,唐朝宰相]

刘祎之(631年-687年6月22日),字希美,中国唐朝大臣、唐睿宗第一次在位时的宰相。他开始是睿宗母亲武太后(武则天)的谋士,但因为他劝说太后交权给皇帝惹怒了太后,687年,武则天逼他 。

刘祎之生于唐太宗贞观五年(631年),他的祖父刘兴宗是南朝陈的鄱阳王咨议参军,他的父亲刘子翼历任隋朝、唐朝秘书监和著作郎,死在唐太宗的儿子唐高宗永徽初年。刘祎之以文章知名,与孟利贞、高智周郭正一并称为刘、孟、高、郭。他们都在昭文馆工作。

唐高宗上元年间(674年-676年),刘祎之迁左史、弘文馆直学士,他和元万顷范履冰、苗楚客、周思茂、韩楚宾等文士被召入宫中,为唐高宗的皇后武后(即武则天)编写著作,包括《列女传》、《臣轨》、《百僚新诫》。因为他们的工作场所在宫中靠近北门,当时人们称他们为北门学士, 武后让他们参与决策,分割宰相的权力。同时,刘祎之的哥哥刘懿之为给事中,兄弟二人被人羡慕。

677年,刘祎之升任中书省的副官中书侍郎、唐高宗和武后的幼子李轮(后来的唐睿宗)的司马。然而,这时因为他姐姐却使他被流放。他姐姐是宫里的女官,武后派他去武后母亲荣国夫人家探病,刘祎之违法规定,通过贺兰敏之去荣国夫人家,探望姐姐。结果他被流放到巂州(今四川凉山彝族自治州)好几年。

后来,武后请求皇帝将刘祎之从流放地赦回,任命为中书舍人,继续做相王李旦(李轮改名)的司马。不久,升任中书侍郎。唐高宗认为刘祎之的家族世代忠孝,对刘祎之说:“相王是我的爱子,卿家忠孝,我希望你能好好地教导他。”刘祎之居家孝友,经常用俸禄救济亲属,得到高宗皇帝的赞誉。

唐高宗在683年驾崩,皇太子李哲继位为唐中宗,武后为皇太后,掌握实权。684年,唐中宗想谋求权力,武则天把他废黜,立他的弟弟李旦为唐睿宗。刘祎之参与了这场政变,随即升任中书侍郎、同中书门下三品。赐爵临淮县男。当时军国多事,所有的诏敕,都出自刘祎之,他构思敏速,诏书可立待而成。

685年,武太后非常信任刘祎之。当时司门员外郎房先敏被贬卫州司马,他向宰相申诉。内史(原中书令)骞味道对他说:“这是皇太后的决定。”刘祎之说:“你因获罪改任官职,是有关-奏请的结果。”武后得知,认为骞味道有功归己,有过推君,贬他为青州刺史。刘祎之推善于君,引过在己,加授太中大夫,赐物百段、细马一匹。

687年,刘祎之一言导致了他的悲惨结局。 他在私底下对凤阁舍人贾大隐说:“太后能废昏君立明君,为什么不能把权力给皇上,来安抚天下?”贾大隐向武后汇报了。武则天不悦:“刘祎之是我所引用的,居然有背我之心,难道他还能感念我的恩情吗?”结果,有人诬告刘祎之接受了归诚州都督契丹人孙万荣贿赂的黄金,还和原宰相许敬宗的侍妾私通。武则天派肃州(今甘肃酒泉)刺史王本立审问他。当王本立到刘祎之的处所宣读太后的诏书,刘祎之不服,说:“没有经过中书省起草,门下省审核的文书能叫诏令吗?”(“不经凤阁鸾台,何名为敕?”)当王本立回禀武则天后,武则天大怒,拘捕刘祎之,认为他藐视自己的敕使。

唐睿宗和师傅刘祎之关系很好,想向母亲求情。刘祎之的亲友知道皇帝营救后,非常高兴。刘祎之知道后说:“我死定了,太后临朝独断,要杀我,皇帝要救我,必然让我早死。” 不久,武则天将刘祎之赐死在家中。临死前,他让儿子向武则天上谢表。他儿子太悲伤写不下去,刘祎之自己提起笔来,一会就写完了。 他死后,他的陈情谢表,见者无不伤痛。麟台郎郭翰、太子文学周思钧因为称叹这份谢表,被武则天贬谪。

690年,唐睿宗让位给母亲武则天。唐睿宗710年复位后,追赠刘祎之为中书令。著有刘祎之集七十卷。

子刘扬名、刘纪、刘敬。



  同年(公元631年)出生的名人:

韦巨源 (631710) 唐朝宰相 陕西省西安


  同年(公元687年)去世的名人:

下一名人:房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