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顺之(1878-1964),又名忠养,字家彦,号炳华,南门乡人。家境清贫,父为乡村私塾教师。自小随父就读于“人盛书室”,青年在乡任教,二十岁学医,拜广东四大名医之一的赵鹤琴为师。学有所成,再往泰国进修。清宣统二年赴墨西哥,民国二年 (1912)转美国三藩市,以行医为业。他为了强民救国,计划在斗门办一间现代医院。为此目的,在三藩市开设中药店,自兼医生,稍有积蓄,即令其侄子10多人先后赴美,供其读医……[详细] |
吴英华(1878-1951年),号君实,本县大陈石碧(今属八甲镇)人。生于清光绪四年(1878年),其父吴汇川为方便子女入学,乃迁居春城。英华在阳春书院读书,每天鸡鸣起床,深夜才歇,深通经籍,卓有文名,参加肇庆府试考取国学生员(秀才),年仅14岁。继赴省城就学,光绪二十三年参加广东乡试,被录取为副榜第一名,年仅20岁。因才华卓越,在穗名噪一时,是清末民初间本县最出众之士。废科举后,进广东法政学堂攻……[详细] |
刘凤楼(1878~1911.12),字子修,河南省襄城县人。河南第二师范学堂完全科毕业,后任教于中学堂。1911年10月武昌首义后,刘凤楼与张钟端等共谋起义大事。1911年12月,河南辛亥革命起义时,任革命军督队长。他四处奔走,争取陕西、湖北义军声援,联络京汉铁路沿线豪杰,准备在起义时劫清军粮台,断清军后路。起义事泄被捕时,腿中两弹。审讯时身受重伤,体无完肤,仍抗争不屈。1911年12月24日早晨……[详细] |
黄植桢(1878~1935),字维周,惠阳县府城(今惠城区桥西)柏子树下人。惠州知名教育家。工诗词,精通历史和数学。早年任教丰湖书院,1910年后任惠州府两等学校、惠阳县立第二小学校长25年。治校注重言传身教,遴选教师要求德才兼备,教育学生谆谆善诱。主持校政期间,学生升中率达99%以上。“栽成后进,门无弃才,腾达者不可胜数”(张友仁语)。积极支持同盟会反清和孙中山讨袁(世凯)讨陈(炯明);爱国思想……[详细] |
俞宽增(1878-1959),文登区葛家镇林子西村人,著名革命烈士邹恒禄的母亲。其丈夫邹连群因病失聪,靠她支撑贫苦的家庭。她为人宽厚善良,深明大义,在残酷的对敌斗争中,炼就坚毅顽强、不屈不挠的性格。大儿子邹恒禄是文登早期共产党员之一。凭着朴素的阶级觉悟,她很快就理解并支持党的事业。中共文登县委和胶东特委多次在其家中开会、接头,她主动担负放哨望风、秘密传送情报的任务。1933年秋,她又支持第三个儿子……[详细] |
许同叔(1878——1961),字植荃,今枞阳镇人。同叔系清末秀才。光绪三十一年(1905年),他与枞阳镇童建侯、倪砚农、段干成等倡办陶公祠小学,童建侯任董事长兼校长,许同叔任教务长,有教师3人、学生50余人,经费来源以收屠宰捐为主。民国24年(1935年),该校已发展成为一所六年制的完全小学,有学生近300人、教职员工11人。民国25年,桐城县政府将屠宰捐列为财政收入,以致该校失掉经费来源。是时……[详细] |
张匹青(1878~1961)张匹青,原名张以祥,字弼卿、匹青,长沙县东乡宋家桥陈家冲(今属安沙镇)人,清光绪四年(1878)九月生。二十六年,就读于南京格志学堂,目睹清政府的腐败,又受《猛回头》等进步书刊影响,乃投笔从戒,于二十九年考入湖南兵目学堂。毕业后赴日留学,初人东京振武学堂,后以优异成绩考入日本士官学校第八期。在日本期间,他先后加入孙中山创立的“兴中会”和“同盟会”,筹募经费资助国内革命事……[详细] |
吴老年(1878~1963)吴老年,庆远镇龙塘村人。壮族。原籍罗城县下里乡里乐村。3岁随父母迁宜山。8岁丧父, 13岁丧母, 投泥水匠兼调子老艺人乔祖旺为师,日做泥水工,夜习调子戏。14岁始饰《对子调》中的干妹子。1901年,吴与潘老扭等调子艺人组建“同乐堂”调子戏班,年节或农闲在宜山县和到邻县农村演出。吴老年生、旦、丑行行具精,尤以演旦角刻画人物细腻见长。吴演过小生戏《毛国珍打,铁》中的毛国珍、……[详细] |
朱师辙(1878~1969)字少滨,生于黟县,祖籍苏州,教授,文字训诂学家。祖父朱骏声为清代著名学者,于道光年间任黟县训导。民国初年,朱师辙与其父朱孔璋相继任清史馆编修,与名学者缪荃孙等先后以15 年时间汇集清代史料,成书536 卷,定名《清史稿》。其中《列传》出于朱师辙手笔的有100 多篇。史馆工作结束后,任北平辅仁大学及中国大学教授、故宫博物院专门委员会委员、河南大学教授。抗战时,任成都华西大……[详细] |
许炳堃(1878—1965),字埏甫,号缄甫、潜夫,德清县城溪东街人。自幼父母双亡,发愤自学。清光绪二十一年(1895),创办务本学塾。二十九年一月,得友人资助,赴日本留学。次年,考入东京高等工业学校机织科,并补得南洋官费留学空额,转为官费生。三十三年九月回国。经考试,被清廷授予工科举人。宣统元年(1909),参加殿试,考取一等,任内阁中书。同年夏,由浙江巡抚增韫奏调回浙,任浙江劝业公所科长兼省立……[详细] |
汪孟邹(1878~1953)学名练,行名邦伊,绩溪县城内白石鼓人。曾入江南陆师学堂学习,毕生致力新书业的发展。光绪二十九年(1903 年),集资1200 元(银元),在芜湖创办安徽省第一家新书店—— 科学图书社,传播新文化书刊,承印和发行-的《安徽俗话报》。“五四”运动时期,书社成为革命党人和学生交流新文化思想的活动场所。民国2 年(1913 年),接受-建议,赴上海创办亚东图书馆,先后任经理、董……[详细] |
覃超(1878—1927) ,字-。壮族。生于马平县二都潭村(今柳江县成团乡大荣村潭源屯) 。15岁父亲亡故,他在家伴母耕读。23岁曾到黄毛村当塾师。1907年出任柳州马邑两等小学校长。次年考入桂林政法学堂。他在桂林加入同盟会,秘密从事反清革命活动。毕业前因事泄被捕,以非首要份子押回柳州管押,不久释放。民国建立后,覃超出任马平县立第一高级小学校长,旋任柳州中学校长。1912年,当选国会议员,12月……[详细] |
余家庆 字竹如,号骞翁,(1878—1954),安义县鼎湖镇安塘村人。教育家,书法家。清代贡生,1905年以优异成绩考取官费留学生,东渡日本转入早稻田大学,后转入东京高等工业学校电气化专业学习。1915年回国,任江西省甲种工业学校校长,1921年任江西省教育厅督学,1926年任江西省工业专科学校校长。1930年安义县创办龙津中学。他热爱桑梓,欣然应聘 。1939年安义沦陷,日军得知他乃留日……[详细] |
张纶(1878—1948年)字石泉,寿县丰庄乡人。幼读私塾,弱冠中秀才,光绪二十六年(公元1900年),东渡日本留学。二十八年(公元1902年)回国,在江淮间开展反清活动。三十年(公元1904年)考入安庆武备学堂,卒业后回寿,与王庆云、张汇滔等在城内组织“信义会”。三十一年(公元1905年),捐资创办正阳关两等小学。三十四年,(公元1908年)与王庆云、袁家声、张汇滔等密会,拟于农历三月十五日,乘……[详细] |
120、朱安 鲁迅的第一任妻子 朱安,鲁迅的第一任妻子,1878年6月生于浙江绍兴。祖上曾做过知县一类的官。在这样的家庭环境中长大的朱安,虽然识字不多,但是懂得礼仪,性格温和,待人厚道。因为鲁迅是长子,自从鲁迅父亲去世以后,鲁迅的母亲就开始为鲁迅的婚事操心。老太太喜欢朱安听话顺从的品性,决定娶来给自己的大儿子鲁迅做媳妇。1901年4月3日,鲁迅母亲在没有征得儿子同意的情况下,贸然去朱家“请庚”。结果在两个年轻人根本都不认识的情况……[详细] |